网站首页 / 创建文明城市

太和县人民医院:强化防疫举措 压实责任链条

阅读次数:3700 编辑: 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0-03-17 10:12
[字体:  ]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署,1月21日以来,太和县人民医院作为全县发热患者唯一收治定点医疗机构,聚焦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坚持用责任兑现信任、用生命托举使命,坚决扛起疫情防控政治责任、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全员参战,纪律先行。全院1897名在岗职工全部到岗,1686名专业技术人员上交“请战书”,健全处理预案、值班体系和医疗救治、监测报告、感染防控、后勤保障等8个管理组织,围绕物质采购、院前急救、人员调配等协调事项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发布病区设置、职业防护等指导性通知,保障“防”有方向、“控”有措施;落实纪检监察全覆盖,督导执行诊疗指南和劳动纪律,取消疫情防控期间所有假期,严格社会捐赠程序和物品、资金使用监管,实行接收、发放清单管理、定期公示,坚决对不听从调遣、不遵守纪律的科室和个人从严问责。 

院内消杀.jpg

院内消杀

全面部署,规范先行。坚持把支部建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2月18日成立新冠肺炎感染门诊临时党支部和隔离病区临时党支部,强化党员干部政治引领和教育管理,激励协同作战、共克时艰。发挥党员志愿服务先锋队和离休党员作用,严格出入口、电梯口体温测量、防护宣教和病区探视;发热门诊分设普通发热和疫区发热就诊通道,单独设置检验、药房,配置自助就诊设备,临床科室通过医嘱决定、护士执行“陪护证”避免聚集,实现发热患者鉴别诊断、检查检验、隔离治疗等集中区域、集中收治;门诊保留必要的急诊和发热、儿科、产科、便民门诊,暂停其余门诊和择期手术,增开急诊内科、急诊外科、急诊骨科门诊和呼吸内科、感染科病区,抽调87名医生、74名护士支援发热门诊、感染病区、院前急救等防控重点,同时围绕诊疗指南、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和防护技能等开展培训考核12次。同步落实感染病区扩容和肿瘤内科、120调度指挥中心搬迁,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红外线体温监测仪.jpg

红外线体温监测仪

预检分诊台.jpg

预检分诊台

隔离留观病房医务人员在患者进行诊治.jpg

隔离留观病房医务人员在患者进行诊治

 

面对疫情蔓延的严重形势和防护物资采购困境,医院后勤保障党支部、财务党支部、行政党支部党员组建两条防护面罩流水线,每天可以完成近400个应急防护面罩的制作,主要供应感染科、发热门诊、急诊科、检验科、CT室和交通站点等防控区域,并适量向紧密型医共体分院分配,同时紧急抽调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等参与职工和患者饮食供应,送餐到到病房。

结合医共体分院防控特点,对12家紧密型医共体分院加强疫情防控工作指导。按照太和县卫健委对医共体乡镇实行三级网格化管理的要求,总院派驻专业技术人员驻点指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病例发现与报告、流行病学调查、标本采集、院感防控、个人防护等内容的培训,提高防控和诊疗能力。分院派驻人员指导乡村两级规范实施预检分诊,社区防控、体温监测、健康宣教、培训等工作。

互联网咨询门诊.JPG

互联网咨询门诊

远程医学多功能病例讨论平台.jpg

远程医学多功能病例讨论平台

全力以赴,技术先行。组建医疗救治专家组,专家通过远程医学多功能病例讨论平台,对医院北区感染科住院隔离观察患者进行院内多学科专家会诊,共同探讨、制定治疗方案;面向全县开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远程会诊,通过远程传输的病例资料,专家连日会诊,给予针对性治疗意见。会诊后,如需住院隔离观察治疗的,由120急救中心接诊患者到县人民医院感染科病房诊治。面对全县医务人员及家属开设心理危机干预服务热线,提供健康咨询、心理支持、心理援助等服务。截至3月10日,发热门诊就诊3338人,其中留观85人、初筛上转确诊病例7例,115名轮值替换医务人员隔离观察;“掌上太医”APP提供发热、口腔等45个互联网咨询门诊服务,实现与专科医生面对面线上问诊,最大限度保障患者就诊需求、隔绝病毒传播途径,截至2020年3月10日,线上门诊已累计为市民提供线上咨询1300余次。同时,该院选派重症医学科护士王敏参与安徽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投身确诊危重患者救治工作,元宵节前更是受身边党员感染,在疫区递交入党申请书,并鼓励全院医务人员坚守战线、奋起反击。

支援武汉护士王敏在照护患者,患者感动地拉住了她的手.jpg

支援武汉护士王敏在照护患者,患者感动地拉住了她的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