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道德建设

廉月富:八个笔记本里的扶贫故事

阅读次数:2304 编辑: 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9-08-20 09:44
[字体:  ]

廉月富同志是太和县关工委原主任,现在任名誉主任。

在太和县,提到廉月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不仅是因为他曾长期担任县领导,更因为他退休后长期担任县关工委主任,热心关心下一代工作,倾情无私奉献,扶贫助学,使一个个贫困学子得到关爱,健康成长。他的事迹充分体现了一位老共产党员心系群众,不忘初心的大爱情怀。

廉月富今年77岁,2003年,他从太和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任上退休。从此,他就一心一意地做起了关心下一代工作。

2006年6月,廉月富在老家双浮镇拿出自己大半生积蓄30多万元设立了“爱心助学基金”。从此,他十几年如一日,走在爱心助学、扶贫济困的道路上。

廉月富有八个笔记本,里边记满了一个个贫困家庭孩子的名字。

先来说说陈程亮这个孩子吧。

那是2013年春节,廉月富回老家,顺便到母校双浮小学看看,在和学校老师的交谈中,得知陈程亮的父亲在外打工,突发脑溢血,瘫痪了,欠下不少钱,家庭很快陷入了困境。陈程亮的姐姐陈小雪只好转到外婆家附近的一所学校读书,由外婆供养。懂事的小程亮放学一回来就主动帮助母亲做家务,照顾卧病在床的父亲和80多岁的奶奶。

“别怕孩子,再困难也要好好读书。”廉月富拉着小程亮的手,一边鼓励,一边掏出一叠百元钞票放在他的小手里。小程亮不知说什么好,望着廉爷爷流下了热泪。孩子的眼睛定格在了廉月富的脑海里。就在小程亮开学前10天,廉月富再次牵着小程亮的手,又拿出2000元钱给小程亮,并决定在小程亮读初中、高中期间,每年分别资助2000元、3000元。到了2018年,小程亮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太和一中,他的姐姐陈小雪考上了东北师范大学,两个孩子的学费一时又没了着落。廉月富又拿出2000元,并动员爱心人士徐彦东拿5000元,刘玲拿2000元,使两个孩子高高兴兴地跨进了高中和大学校门。

2015年春节,4名大学生的贺年电话让廉月富倍感亲切。他打开一个老旧笔记本,翻看着,寻找着,一幕幕往事涌向心头。

那是4年前的2011年春节,太和城里还弥漫着爆竹的青烟,正月里闹元宵的气氛正浓,几所中学里已是书声琅琅了。廉月富从外孙女刘琳子口中得知,太和一中高三(2)班,有个叫王冰洁的女同学,因家庭困难,到吃饭时,捡来别人吃剩的馒头,用开水泡泡吃。廉月富听后心里十分难受。他立即来到太和一中,找到外孙女的班主任武老师了解情况。一问才知,这个班像王冰洁这样的贫困学生,还有高蓓蓓、丁凯、孙宏伟三位同学。廉月富想见见他们。在班主任武老师的安排下,四名同学来到了廉月富面前,一个个面黄肌瘦,明显缺乏营养。他们的身体状况让廉月富痛心。细问才知,他们的家庭都曾遭遇过不幸,有的父亲去世了,有的母亲不在了,有的是因病致贫。学习任务很重,而他们每天的生活费才只有六七元钱,这怎么能行呢!廉月富当天即从多年的积蓄中取出12000元,为这四名同学每人办了个3000元银行存折,交给班主任武老师保管,确保他们高考前这几个月每个月支取500元补贴生活。后来,这4名同学全都考上了全国重点大学。当年暑假,四名同学相约,买个花篮来看望廉爷爷。廉月富十分高兴,叫爱人金玉秀快去取钱,又资助他们每人2000元。

旧县镇大张村西丁庄的丁联群和小弟正上小学,母亲患精神病离家出走,全靠体弱多病的父亲捡破烂维持生计,家徒四壁,三口人用两只半碗(有一只是烂的)吃饭,住的是危房。廉月富调查发现后,为丁联群兄弟找到了资助的爱心人士,又向政府部门反映,通过实施危房改造项目,为他家翻盖了三间新平房和一间厨房。

2014年8月15日,廉月富再次捐助双浮镇家庭特别困难、成绩特别优秀的中、小学生18人,小学每年资助1000元,初中每年资助2000元,高中每年资助3000元,并签下了长期捐资助学协议。他还请来县公证处人员,通过公证的形式把协议文本固定下来,以解除困境学生的后顾之忧。他说:“我今年70多岁了,如果在这期间因身体原因,不能履行我签下的协议时,就由我的子女去完成。”真诚话语,感人至深。

还有洪山镇董庄村11岁的董乐婷,赵集乡草北村13岁的王秋实,双庙镇卢湾村15岁的卢祥满,肖口镇薄庄村12岁的薄艺文,五星镇杨西楼村14岁的杨甜甜......等等,打开笔记本,廉月富如数家珍,这些孩子,时时牵挂着他的心!

廉月富在县关工委会议上动情地说,咱们县属省级重点贫困县,有不少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学需要资助,如果得不到及时资助,有些孩子就可能辍学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