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道德建设

赵长贺:七旬老人用真情演绎人间大爱

阅读次数:1026 编辑: 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9-07-18 10:23
[字体:  ]

在太和县三堂镇赵寺村,有位72岁的老人,几十年如一日,先后照顾六位老人,用真情演绎了人间大爱。他就是被当地群众誉为“孝老爱亲好人”的退休教师赵长贺。

赵长贺生长在一个多灾多难的家庭,他年少时父母身体就一直不好,即使这样,父亲也勒紧裤带供他读书。1971年赵长贺当民办教师不久,父母就卧病在床,他一方面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还要照顾父母。“那时当教师只拿生产队的工分,没有工资。因为没钱坐车,我曾三次步行到河南永城县为父母买药。由于医疗水平差,经济跟不上,上世纪70年代初,父母还是先后离开人世。”赵长贺至今回忆起来,仍觉得十分遗憾。

失去了父母,在以后的多年里,赵长贺切身体会到亲情的珍贵,面对妻子孩子,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孝敬亲人,赡养老人,是做人的最起码的道德标准。”多少年来,他身体力行,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美德。

赵长贺的三叔和三婶膝下无儿无女。2004年,70多岁的老两口年老多病,赵长贺夫便亲自替他们盖新房,代耕代种,请医买药,把他们的吃穿住行全部包揽下来。赵长贺安慰三叔:“我们就是你的儿子儿媳。”2007年,三叔去世后,三婶也一病不起,赵长贺就把三婶接到家中,夫妇俩擦屎端尿,日夜轮流照顾,直到老人家去年寿终正寝,享年92岁。

赵长贺的四叔赵秉银精神不太正常,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出走后一直杳无音信,直到2008年才被双鸭山市社会救助站送回家中,此时已经是77岁的老人,无房无宅无户籍,还因高血压、糖尿病导致双目失明。赵长贺看到孤苦伶仃的老人,心里十分难受,就毫不犹豫地把老人接到家中赡养,他先是买了几套新衣服,好饭好菜伺候,又多次到派出所为老人办理了户口。

2011年秋,长期患病的赵秉银突然病倒,卧床不起,此时的赵长贺已经退休,他把照顾老人作为每天主要的工作,无不尽心地照顾。一年后,81岁的赵秉银撒手人寰,弥留之际,已经不能说话的他老泪纵横,紧握住赵长贺的手久久没有松开。

日前,笔者慕名来到赵长贺家中,看到房间不大,但收拾得干干净净。堂屋的一张床上还躺着一位耄耋老人,床边一台小风扇在静静地吹着,老人虽然行动不便,但思维比较清晰。在采访中得知,老人是赵长贺的大舅妈,今年95岁。1992年舅舅去世后,夫妻俩把老人接到自己家中。“要不是俺外甥和外甥媳妇照顾得这样好,俺这把老骨头恐怕早就沤烂了。”大舅妈激动地说。

寒来暑往,冬去春来,十多年来,赵长贺一直和几位老人生活在一起,用爱心、孝心和责任心构筑了一个幸福和谐的大家庭。(薛建邦 王艳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