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文化建设

乡村文化振兴丨太和县召开第四季度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推进会暨非遗传承发展交流会

阅读次数:1857 编辑: 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4-01-03 08:31
[字体:  ]

2023年12月27日,太和县第四季度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推进会暨非遗传承发展交流会在县文化中心召开。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文静出席会议。县文化振兴专项小组成员单位分管负责同志、各乡镇宣传委员、非遗传承人代表参加会议。

0946dc570f76a9de42b72eda4c6db68_副本.jpg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文化振兴专项小组成员单位以及各乡镇立足本职,围绕文化振兴工作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全县乡村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加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建设显著改善、文化惠民活动有声有色、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日益受到重视、文化产业事业持续发展、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有所提高。但同时,农村文化场馆利用率不高、文化活动缺乏吸引力、陈规陋习桎梏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问题仍然存在,下一步,仍需在如何解决这些实际问题上持续发力。

会议要求,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加强前瞻性思考、系统性谋划、创新性落实,不断提升整体工作成效。要坚持问题导向,找准症结,对症施策,确保乡村文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要坚持人民至上,为民利民惠民,以优秀文化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要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文化振兴注入动力活力。

会议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要提高政治站位,坚定文化自信,充分认识非遗传承发展的重要意义。要深入发掘弘扬,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提升非遗传承发展能力水平。要坚持守正创新,探索“非遗+产业”模式,加大非遗产品“变现”力度。要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把各项工作任务落细落实做到位。

图片1_副本.jpg

会前,与会人员实地参观了太和县非遗博物馆。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县商务局、城关镇、坟台镇、李兴镇、非遗传承人代表作交流发言。

近年来,太和县积极开展非遗项目、传承人、传习基地等挖掘申报工作,举办各类非遗展演和对外交流展示活动,以“结对子,种文化”为契机,推动非遗传承发展,以传承基地为载体,全方位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据悉,目前太和县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76项,涵盖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等十大类,非物质文化代表性传承人109名。

2021年,“太和清音”进校园志愿服务项目受到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的通报表扬。2022年,太和清音《雨花英烈》获得第十二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的节目奖、表演奖、提名奖,《最美人间四月天》成功荣获文化部最高奖项“群星奖”,复排传统戏曲《井台会》选段参加省非遗中心和皖北八市风情淮河戏曲展演,市级非遗太和葫芦烙画被推荐参加长三角文创产品展示。复排传统清音曲目《三娘教子》,参加“安徽人游安徽·风情淮河”非遗表演类项目展演。清音作品《一封家书》代表安徽省成功入选“百年征程 时代华章”曲艺类群众喜爱的作品。2023年,开展太和清音进高校——走进安徽省艺术学院交流活动。清音作品参加安徽省曲艺节、第十一届安徽曲艺展、安徽省优秀地方戏曲(声腔)剧目展演、“安徽省网络安全周文艺展演”、“大地情深·全国群星奖优秀作品交流展演”、“长三角洲非遗节目展演”、龙虎天下绝“道文化”非遗展演等。复排传统清音曲目《鞭打芦花》,在阜阳大剧院演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