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市太和县宫集镇积极践行“千万工程”理念,因村制宜,抓细抓小,积极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对村庄建设、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等进行整体性谋划,加快宜居宜业乡村建设,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我们村以前铺设的路面比较窄,只有2.5米宽,现在村里的车辆增多,会车通行困难。”太和县宫集镇育才村党总支书记王军介绍,“路面拓宽以后,群众出行都很方便。”
太和县宫集镇育才村高营自然村是县级美丽中心村,在前期完善村庄道路、广场、绿化的基础上,正在进行美丽乡村的提档升级。从5月份开始,宫集镇育才村“两委”发动群众,启动了路肩拓宽和修复行动,便于群众出行。在路肩拓宽和修复中,太和县宫集镇育才村“两委”先后召开群众代表、网格员、党员代表座谈会,让群众参与进来,动员他们利用堆放在房前屋后的废弃旧砖瓦,来铺设路肩,变废为宝,实现了废旧物品的综合利用。
太和县宫集镇育才村高营自然村村民牛志说:“现在路面修过以后,不仅村民出行方便,会车也方便,村民都积极支持。”
太和县宫集镇育才村党总支书记王军表示:“育才村是一个大村,下辖19个自然村,人口8000多,我们在人居环境整治方面,要求各个自然村因地制宜,逐村推进。”
太和县宫集镇牛楼村采取镇村补贴、村民自愿捐款的办法,实施了打通村庄的“毛细血管”行动,对村庄道路之间的胡同再提升、再升级,实现村内的胡同与村庄主干道的互联互通。太和县宫集镇牛楼村村民张兰其得知村里修建胡同道路时,找到村民小组长,主动捐款600元,用于巷道建设。
“我们村总共修复6000多平方米的巷道,群众自发捐款30多万元,村集体经济每平方米补贴15块钱,补贴了10万块钱左右。”太和县宫集镇牛楼村党总支书记刘若云说。
建设美丽乡村,产业是支撑。太和县宫集镇以前产业单一,村民收入不高。近两年来,宫集镇致力于中药材产业发展和菊花小镇打造,大力发展“一花一草一参”品牌经济。截至目前,宫集镇中药材种植面积达8000余亩,种植的中药材品种30多个,产业发展迅速,村集体经济大幅提升,逐步走出了一条产业多元化发展的路径。2022年,宫集镇8个村的村集体经济总体收入达到500万余元。
太和县宫集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马鹏飞介绍,2023年上半年,宫集镇8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01万元,平均每个村达到62万元。“我们镇用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撬动民间资本参与环境整治,3月份以来,我们共修建巷道2万平方米、广场游园2000平方米,撬动社会资金166万元,计划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全镇108个自然村全部达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