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时代文明实践

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丨徐旭东:粮食安全 国之大者

阅读次数:4097 编辑: 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2-10-16 08:22
[字体: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我国今年粮食日的主题为“确保粮食供给 端牢中国饭碗”。本期《与世界说》将带大家走进的就是与粮食安全息息相关的一个家庭。

微信图片_20221016152620.jpg

在粮食安全的问题上,不得不提徐淙祥、徐健、徐旭东他们祖孙三代人的劳动科研故事。

微信图片_20221016152640.jpg

上世纪70年代初,徐淙祥高中毕业后,就回到了家乡阜阳市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务农。当时农民辛苦一年,小麦亩产也仅仅几百斤,而同时期的农业发达国家,小麦亩产也已超过千金。

“同在一个地球,同晒一个太阳,为什么我们的产量就上不去?”带着这样的疑问和不甘,徐淙祥从那时开始钻研农业,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他意识到农业发展离不开科技种植。所以后来的数十年时间里,徐淙祥一直把农业种植的突破重点,放在农作物优质种高产上。

2000年,徐淙祥开始承担国家和省市县弄业科技写作、攻关试验示范项目,每年都有主持或参加研制农作物新品种、农业新技术,审定后在安徽省、黄淮地区推广应用。

2009年,通过培育优良品种、探寻绿色高效栽培方法、进行试验耕种的方式,最终小麦、玉米和大豆不断刷新安徽省单产纪录,其中小麦以亩产700多公斤的成绩,成功的进入了全国乃至世界小麦高产量的前列。

2011年,习近平总书记到千亩农业园视察时说:“70年代我插队时,一般小麦亩产不足300公斤,你们能种出亩产超700公斤的小麦,真是不简单”,在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认可和勉励后,徐淙祥更加坚定了要深入研究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为现代农业发展多做贡献。

从2016年开始,徐旭东开始跟随父亲和爷爷从事粮食种植。

当时徐旭东正在读大二,假期回来之后,就帮着家里做一些试验项目,他们日常的工作涉及到很多农作物样本数据的采集,用纸来做记录,到汇总的时候就会需要再重新统计一遍,而懂电脑的徐旭东,则就承担起了辅助自己父亲和爷爷记录数据的工作。

第一次回到田地里,徐旭东感慨现在的农业已经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了。

以往进行农业种植,都是用人力在田间耕种,田间管理也是纯靠人工来进行照看。随着近年来农业全程机械化以及智能化、数字化管理模式的不断深化,种植过程都有非常多的智能化设备介入,例如有无人机喷洒药物、各种温度、湿度传感仪器,实时监控土地,进行田间管理,我们也迈入了现代农业高质高效发展的快车道。

种植工具与种植模式的全面升级,所带来的效果也是非常直观的,最直接的变化,就是粮食的产量。

2022年,在良种配良法的试验核心下,试验地的小麦再获丰收,“阜航麦1号”平均亩产811.29公斤,“皖垦麦22”平均亩产818.52公斤,双双突破800公斤大关,实现历史性跨越。

徐淙祥激动的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一封信,汇报了十一年来取得的科技成果和丰收的好消息。在今年的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也作了回信,信里说道:“得知你家种植的小麦喜获丰收,儿孙也跟着你干起了农业,我感到很高兴,希望种粮大户发挥规模经营优势,积极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带动广大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一起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在全国乃至国际粮食安全的大基调下,我们的粮食产量的快速突破,也证明了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去扛稳粮食安全责任,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纵观全球,依然有很多国家与地区,是处于粮食紧缺以及饥荒之中,而通过我们不断在种植过程全链路上的探索,相信有朝一日,我们不仅能解决好粮食问题、饭碗问题,我们中国的农业技术,也能够登上世界舞台,为其他国家带来参考与助力,最终实现消除饥饿的终极粮食目标。

大家可能会觉得粮食安全会离自己很远,但其实粮食安全问题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甚至就在我们所吃每一顿饭里,所以关注粮食安全,珍惜粮食,并不是小事,反而是我们每个人,甚至全人类的头等大事,我们人人都应该行动起来,为全世界的粮食安全问题,作出我们力所能及的贡献。(来源:与世界说HEY THE WORLD)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