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农村创建

乡村文化广场欢乐多

阅读次数:2999 编辑: 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1-09-22 08:19
[字体:  ]

“快走,大嫂,去早点能占个好位置”,村民王荣走到大嫂李芳家吆喝道。夜幕降临,桑营镇桑营村唐孤堆文化广场便开始热闹起来,这里是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4.jpg

9月13日,由当地村民自发组织的文艺团队在文化广场演出,表演的节目很接地气,既有传统曲目,也有团队自编自演的节目。琴声悠扬,唢呐高亢。尤其是大鼓书节目,引得村民的掌声、喝彩声一浪高过一浪。一旁的秧歌队扭得正欢,既健身又快活。远一点儿的广场舞,跳出了精神,舞出了自信,与广场文艺演出相映成辉,成为乡村傍晚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唐孤堆文化志愿服务团队是由民间艺人、文化志愿者、文化带头人组成,成员都是本村和相邻村的普通村民。他们因文化艺术而结缘,以文化广场为阵地,除了天气原因外,几乎天天在广场演出,坚持给村民送欢乐,村民们也十分欢迎他们。

唐凯是这个团队的年轻演员,擅长唢呐演奏。当日,他的一曲《庆丰收》,激情澎湃,惊艳乡亲,吹出了丰收的喜悦,吹到了村民的心田里,如果不是大家非常熟悉他,还以为是专业唢呐手呢。村民唐玉林自幼热爱文艺,一家三代传承戏曲,在传统戏曲上功底扎实,不仅唱得好,自编自演的节目村民也称赞叫好,小品、表演唱、老戏新唱的段子经常出现在广场。大鼓书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曲艺形式,村民唐朝礼在搞好自家生产的同时,闲暇之余,反复练习,有时还到县文化馆请教,他创作的大鼓书《老两口》,“新时代新风尚,老两口活得有模又有样,唱的是村上一家老两口……”,朗朗上口,有韵有味,入心入耳,广场上一下子沸腾起来了。

桑营村村民高影说,“我们村以前休闲娱乐没有地方去,现在好了,农家书屋、文化娱乐室、文化广场是村民最爱去的地方,唐孤堆文化广场人气最旺,不但我们村村民来,四邻村的村民也经常来,虽说广场不大,但景色宜人,空气清新,大家都乐意往这里跑。”唐孤堆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下一步,镇里将借助历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挖掘人文故事,把群众文化做深做实,桑营镇党委委员黄浩说到。

提起文化志愿服务团队,村民们是满心欢喜,因为带给他们的,不只是欢乐,还有春风化雨般的心灵滋润,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

5.jpg

演员唐茨河是名残疾人,在太和县群众文艺调演器乐演奏中获得过二等奖,说唱伴奏,样样精通。他从微薄的收入中为团队提供乐器、音响等用品,谁需要伴奏,他从不推诿。脱贫户孟广敏喜欢唱戏,发愁没有伴奏,胆小怯场,唐老师就主动把她请到自己家里,一句一句地教,现如今,孟广敏唱腔地道,台风自然。在文化广场上唱戏时,孟广敏有板有眼的演唱,唱出了心中的喜悦,唱出了脱贫后对党和政府的无限感激,演唱现场,很多村民不由自主地用手机拍视频发抖音,亮晒幸福生活,通过自媒体传播,孟广敏已经成为了小有名气的“网红”了。

台上是演员,台下是观众。唐孤堆文化志愿服务团队用文艺的力量,推动乡风文明,社会和谐,将一首歌一板戏送给村民,不计报酬,不讲名利,宣扬新思想,弘扬正能量。

唐孤堆文化广场不仅是当地村民的“娱乐场”,还成了村里的“议事场”“说事场”。村里的“四议两公开”也多在这里进行,大事要事村民说了算,政策宣讲、好人好事也都在这里传播。前不久,村里打算给文化志愿服务团队添置一个音响,给秧歌队、广场舞队购买服装的事儿,在广场上给大家说一说,村民们都满口答应举手赞成。

欣赏精彩文艺演出的同时,受教育的村民数不胜数。村民唐伟只因在广场上听了一段快板故事,便改变了生活,以前闷闷不乐的他,现在变得开朗起来了,开了一家小超市,生意红火,日子过得滋滋润润。

留守儿童唐雪,爱看电视玩手机,学习不努力,一次和奶奶一起观看演出后,像变了个人似的,不仅改掉了坏习惯,学习努力了,还帮助奶奶做家务。她的奶奶逢人就说,自古说书唱戏劝人方,咱们文化广场上演的节目好看,又管用。

“我们充分利用当地文化资源,发挥文化志愿服务团队的作用,编排寓教于乐、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讲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史学习教育,提振村民精气神,助力乡村振兴”,桑营镇桑营村党总支书记唐涛说。“下一步,我们将更好地服务村民,常做常新,坚持下去,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潘书培 高士彬)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