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勇敢,不是无所畏惧,是心有牵绊却依然奋不顾身;真正的强大,不是身披铠甲,是心怀信念,并始终一往无前。
在赵集乡抗疫前线上,有这样的一支年轻的巾帼力量。在家中,她们是女儿、妻子、母亲;但在防疫战场上,她们是选调生,是基层“小花”,是披荆斩棘的勇敢战士。今年的“三八”节在紧张忙碌的疫情防控工作中悄然而至,没有鲜花,没有表彰,没有掌声,没有假期,她们依然坚守在防疫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入职时对着党旗许下的诺言。
何东侠:疫情结束,带妈妈去看病
“闲暇时喜欢种多肉、也喜欢旅游享受生活,可工作起来有一股巾帼不让须眉的韧劲,从来不轻言放弃。”这是何东侠身边的同事对她的评价。
现任赵集乡组织员的何东侠,2017年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毕业,报名考取选调生,回到家乡,成为赵集乡一名基层干部。
“我村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成立了一支82人的志愿者队伍,其中党员8名,退伍军人12名,一般群众62名,分散在各个卡点值班,不分昼夜不图名利。”赵集乡双龙村党总支书记黎小标在乡疫情防控经验交流会上这样说。在组织委员挂职的情况下,何东侠同志冲锋在前、奔赴一线,在副书记李国芝的指导下创新“党建引领+支部号召+党员带头”模式,协助各村成立临时党支部3个,组建党员突击队10支,设立党员先锋示范岗31个,划分党员责任区34个,参战党员400余名,广泛发动群众,有效组织群众,最大限度凝聚群众力量。
通宵达旦、夜以继日对于何东侠已成为常态,妈妈白内障复发都不能陪伴去看病,“我已在网上挂号,等疫情结束,就带妈妈去合肥看病。”工作闲暇的时候她就关注就医信息,希望妈妈眼疾能够痊愈。
杨冰倩:疫情结束,好好陪陪宝宝们
已在防疫一线坚持四十多天的杨冰倩同志深夜发了这样一条抖音:“高铁快速通道这条路,依旧灯光璀璨,却改往日车水马龙,一家四口,分隔三地,希望付出能有回报,希望疫情赶紧过去,一家团圆。”没有对疫情防控工作辛苦和无法陪伴家人的怨言,只有度过困境的信心和期盼。
这是杨冰倩在赵集乡工作的第五个年头,2015年她从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毕业,选拔为赵集乡大学生村官,2018年,考取选调生,成为赵集乡党政办的一名工作人员。
大年初二,疫情任务下达后,杨冰倩立即返回工作岗位。党政办的工作是繁琐复杂的,在疫情防控期间,更需要高效运转,收发文件上传下达、收集数据上报表格、统筹物资做好发放…挤出时间到一线摸排、宣传,并做好调研、收集素材等工作,及时有效上报疫情防控信息。位于赵集乡赵东村的安徽壹陆红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农业企业,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园区被关停,农产品滞销。得知这一情况后,杨冰倩与其他党政办同事一起,在各卡点组织搭建线上下单、线下配送的平台,动员党员干部通过朋友圈积极转发销售信息,积极同大户、身边亲朋好友对接帮助销售,多举措帮助该名企业家度过难关。
“一个多月不见,大宝已学会说很多话,二宝也已经学会走路,等疫情结束就把她们从奶奶和姥姥家接回来。”观看着手机里面宝宝们的视频,杨冰倩幸福的和同事们分享着宝宝们的点点滴滴。
任佳敏:疫情结束,回家吃妈妈做的手擀面
“我明天就能回到岗位,家人已联系车辆送我返岗。”任佳敏在电话那头坚定的说,疫情任务下达的时候,是她返回山西老家与家人团圆的第二天,领导不忍心打电话通知她返岗,可她在买不到车票的情况下,主动要求驱车几百公里奔赴岗位。
2019年,任佳敏从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千里迢迢来到赵集乡成为一名选调生。刚刚走出校园的她,瘦小的身材,白皙的面庞,大大的眼睛,工作中在与群众接触时还带有些许青涩和拘谨,对她来说,远离亲人和家乡,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做好工作谈何容易。但是,“不服输”从来都是选调生的标签,在卡点,她与同事一起张贴各种疫情公告,向村民宣传防控知识,引导他们出门佩戴口罩,没有特殊情况尽量不要出门,积极听从村干部的工作安排。夜晚回到宿舍,协助党政办、组织办做好各种文字工作,夜深人静的时候,她的灯总会亮到最晚,大大的眼睛因为熬夜已然成为“熊猫眼”。
“等疫情结束,回家吃妈妈做的手擀面。”任家敏用一口太和话憧憬的说,在日常繁杂辛苦的工作中,她已同群众学会了第二种“家乡话”。
何东侠、杨冰倩和任佳敏,她们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立足本职岗位,扎根基层、坚守初心、担当使命。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积极作为。在疫情面前,她们无所畏惧,毫不退缩,在严峻的挑战下,特殊的环境中,凝聚巾帼正能量,让青春之花在“疫”线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