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位利辛县籍的95后教师,因他热爱的教育事业,来到太和县一个偏僻的乡村学校任教。他爱校如家,爱生如子。一次意外骨折,他仍坚守三尺讲台,被同学们称为“拄拐杖老师”。他就是太和县三塔镇天宫学校教师——陆平义。
今年24岁的陆平义,利辛县人,2017年8月,因热爱教育事业,大学毕业后远离家乡来到三塔镇天宫学校任教。早在少年时,教师这份职业的圣洁与崇高就在他的心中根深蒂固,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是他的一个梦想。2017年大学毕业后,他如愿以偿地走上了三尺讲台,梦想成真的他牢记自己的梦想,不曾动摇过那颗育人的拳拳之心。他对教育的赤诚之心和强烈的责任感,激励着他在教育教学中永远保持着一种崇高的敬业精神、忘我的牺牲精神、无私的奉献精神。执教三年来,荆棘与鲜花一路,坎坷同欢歌齐飞。
用爱呵护每一位学生
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年,所带班级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是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的分离,使这些学生在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心和呵护,导致一部分孩子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心理发展的异常。为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更好地和孩子们沟通,疏导孩子们的心理,他在学校简单吃过饭后,就走进班级,和孩子们交流谈心。很快地,他就能了解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及时地给予他们生活上的建议和帮助。不久,他成了孩子们最信任的人。“亲其师、信其道”,班集体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形成了团结互助的氛围。他用心地做着每一件小事,耐心地处理班级的每一个问题,用全部的爱呵护着每一颗幼小的心灵。
在不断学习中成长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我要有一桶水。他深知,在当今科研兴教、呼唤反思型教师、研究型教师的新形势下,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务必成为不竭之泉,时时奔涌出清新的、闪烁着斑斓色彩的溪流。教学中,他潜心钻研教材,反复研讨新课标,坚持业务自学,认真做好笔记,广泛听课汲取营养,及时进行反思,转变教育观念,捕捉新的教学信息,勇于探索教育规律,教学上大胆创新。在教育教学岗位上不断学习,时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他与时俱进,不断突破自我。入职以来,参加各类培训数次,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的养分,迫不及待地想把新的教学方法、教育理念应用于教学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教学上的刻苦钻研,使他逐渐成长为了一名有思想、有创新、有担当、有能力的教师。他先后被评为:2019年三塔镇优秀班主任。2019年三塔镇首届新时代优秀教师。
“谢谢拄拐杖老师”
2019年9月19日,一个小意外降临在陆老师身上——左脚扭伤。为了不耽误学生们的学习,经过简单处理后,他坚持给学生们上完了当天的课程。由于班级事务较多,陆老师一直没空就医。第二天疼痛难忍,但因为还有课,陆老师不忍心耽误学生上课,又坚持上完课。可是没想到的隐隐作痛的左脚却在当时埋下了隐患。
直到陆老师周六上午回利辛老家时才有空在家人的陪同下到医院检查,此时左脚黑青淤紫,肿胀起来。经诊断为左脚外踝骨折,软组织损伤。由于病情所致,陆老师的左脚打上了固定支架,医生建议他静养一个月,然后再来复查,医生一再叮嘱说,他的伤脚不能随意走动,怕以后留下后遗症。
由于放心不下班里的孩子,担心影响教学进度,打上支架的他没有听从医生的建议,未在家休息,而是拄着拐杖来到了学校。教室在四楼,陆老师因为脚疼不便攀爬,从早晨上楼就不再下楼,直到上完自己所有的课,期间忍着口渴也不敢喝水。早读铃声响起,他蹒跚的身影出现在教室里,由于不能长时间的站立,他静坐在讲台旁的凳子上,讲台旁则放置着他的拐杖。上课时,他是拄着拐杖忍着疼痛给学生讲课,累了的时候就单腿跪在凳子上作为支撑暂时缓解疼痛继续为学生讲授。
“咚——咚——咚......。”“拄拐杖老师来啦!”教室里顿时鸦
雀无声,同学们起立为“拄拐杖老师”敬少先队礼!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同学们都习惯了这个声音,这也许被幼小的孩子们称为“拄拐杖老师”的缘由吧!总之,同学们眼神里都充满着感激之情。拄拐杖老师也习惯了,这声音的节奏一天比一天快,这楼梯上起来一天比一天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