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道德建设

90后双拐女教师 奋斗者的青春最美丽 ——记太和县第六中学教师张小慧

阅读次数:1545 编辑: 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9-12-12 15:22
[字体:  ]

“老师,我们想您啦!”2019年8月28日上午,太和六中团委办公室门口拥来一群七年级的孩子,他们围着张小慧老师喊个不停。这一天是新学期开学报名的日子,这是暑假过后又一拨留守儿童来跟他们的张老师打招呼,张老师满脸洋溢着幸福,手拄着双拐一遍一遍站起、坐下。

留守儿童的“知心姐姐”

自2015年参加工作以来,张小慧老师一直在校团委从事志愿服务。为了做好校团委的这份额外工作,每个周末、节假日,她都会待在校团委办公室查找资料、熟悉工作,协助团委书记在全校学生中开展各种主题教育,协助学校其他科室开展相关的活动,其中,关爱留守儿童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这个学校地处偏僻农村,留守儿童较多,她负责每周开展两次针对留守儿童的活动,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动态并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她被留守儿童亲切地称为“知心姐姐”。有时候,她还把活动延伸到自己家里去。那些对生活贫困、性格内向的留守儿童,每到重要节日,她都会提前准备好食材,邀请他们到家一起过节,端午节我们一起包粽子,中秋节我们吃月饼,冬至他们一起包饺子,共同体验节日的快乐,感受家的温暖。“几天不见,我就想念张老师。”七年级一个小女孩这样说。这个小女孩叫王娇娇,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性格内向、自卑,上学年初进校时,成绩不太好。张老师多方询问了解到,王娇娇父母离异,一起生活的爷爷奶奶无经济收入,家里生活非常困难,她为了省钱买学习用品,甚至每天都不吃早饭。为了帮助她,张老师每天课下总是主动找到她给她补习,陪她聊天,还以完成学习任务较好的理由奖励她一份早饭,或者奖励她一套学习用品。经过一年的努力,现在她在班级已经名列前茅,性格也开朗了许多。

工作照1.jpg

英语课堂的“拼命三郎”

“我虽然肢体残疾,但我要做命运的强者。”张小慧一脸认真地说。2015年毕业于阜阳师范学院,自参加工作以来,张老师一直在太和六中从事初中英语教学工作。

“小慧老师早年患有小儿麻痹症,落下了终身二级肢体残疾。但她不屈服于命运,从小就有一个教师梦,所以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就只填了师范类的院校。大学毕业后,她回到母校——太和六中任教。”这个学校一个老教师这样介绍。

工作第一年,张老师就带了三个班的英语课,每天都是一楼、三楼的上下攀爬。为了不落下任何一个班的课,每天早晨她都会提前一个小时进班,争取三个班都能上辅导英语早读。很多时候,晚上上完课回到教师宿舍,她双腿疼得打颤,甚至腿都弯不下去,但是张老师依然能够感受到疲惫后的满足和幸福,每天晚上宿舍走廊里都能听到她欢快的歌声。白天没课的时候,她喜欢到其他班级去听课,向优秀老师拜师请教。2018年,她带的是毕业班,九年级整个一年,她每天中午都免费给那些成绩差的学生“加餐”一个半小时。初三一年,她每天的睡眠时间不到五个小时,由于过度劳累,她患上了严重低血糖,曾晕倒过两次。学校领导为此“批评”过她,班里的孩子曾流着泪一次次送她回家休息。

工作照2.jpg

教学研究的“专业能手”

“我是一个年轻教师,我必须有自己的专业成长目标,这样,我的路才能走得更远。”张小慧对自己的未来具备了坚定信心和行动自觉。她在教学中注重研究,力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她尊重孩子的不同兴趣爱好,根据学生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现形式,因材施教。在课堂上,她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各种游戏、比赛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的天性和个性得以自由健康的发挥,让学生在视、听、触觉中培养创造性思维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相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近四年的工作中,她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钻研课标和课程,把握课文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了解学生实际,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做到心中有学生,胸中有教法,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准确,既注重了知识的传授,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健康地成长。几年来,她所带的班级,学生学科成绩在全校同年级中总是名列前茅。她的教科研论文在2019评比中年荣获“”太和县中学英语论文一等奖”。

奋斗者的青春最美丽。年轻的张小慧老师,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获得了一大串荣誉:2016年获得阜阳市“市师德标兵”荣誉称号和校“六中好人”称号;2017年荣获太和六中“感动校园人物”称号;2018年荣获太和县“优秀团干部”称号;2019年荣获安徽省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太和县初中英语教学论文一等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