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市县全面消除“空壳村”会议精神,李兴镇党委及早启动、精心组织,认真摸清家底,部门齐心协力做好项目立项,结合本镇实际,制定具体措施,稳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具体工作开展情况如下:
一、党委重视早启动。
在县召开全面消除村集体经济“空壳村”会议之后,李兴镇党委高度重视,当天晚上立即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及时传达会议精神,成立由镇党委书记李培付任第一组长,镇长李震为组长,人大主席、副书记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李兴镇全面消除“空壳村”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于2018年3月25日召开全面消除“空壳村”动员会,动员三个“空壳村”尽快制定工作方案,同时结合“百日会战”,镇村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把任务分解下去、把责任传导下去。
二、“三资”摸排重精准。
为查实摸细摸准“三资”情况,镇党委及时召开培训会,对12个村文书开展专题培训,要求村干部对辖区内所有的村集体资产、资源进行一次全面摸底,涉及到闲置或废弃的老村室、学校、厂房、集体土地、沟河渠塘等资产资源以及五保户死亡后的土地,同时对集体资产资源处置的资金去向也要进行摸底,做到“三资”摸排彻底,一项不漏;对不及时、不准确摸排“三资”情况的村,由镇纪委查实情况,问责到人。通过各村认真摸排,目前全镇共有摸排闲置的旧村室5处、闲置学校6处、荒废的沟河渠塘62个、荒废的集体土地16.1亩、五保户土地33.29亩、变卖或租赁集体资产资源未上交“三资”账户的资金有78500元。
三、部门联动定项目。
为有效利用市县50万元项目财政资金,使谢寨村、谢千村、范庄埠村三个“空壳村”获得稳定的村集体经济收入,镇党委召开“空壳村”村“两委”干部座谈会议,广泛听取意见,达成共识,就是利用项目资金,为每村建设一座创业车间,每年出租给需要厂房的企业,获得稳定的村集体收入租金。为推动项目尽快落地,我镇成立了项目建设集中行动领导小组,由镇政府牵头协调镇组织办、财政所、国土所、规划办等各部门与“空壳村”沟通,各部门齐心协力、相互配合,组织办、财政所积极向县组织部、县改委、财政局申报项目、申请审批立项;“空壳村”两委干部积极寻找、确定项目选址,与企业对接,了解其生产经营状况和租赁愿望;国土所、规划办深入到项目选址地,进行现场勘察,了解项目用地是否符合李兴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属性是否符合集体建设用地。通过前期大量的工作,三个“空壳村”已选定项目选址,计划分别建设一所600平方米的创业车间,项目已获得县发改委立项批准,各村与回乡创业企业达成意向:由镇村争取项目资金建好创业车间,租赁给企业用于发展生产经营,每年向村委会缴纳不少于3.5万元租金,三个企业分别从事灯具加工、雨具加工和农副产品加工,能带动当地村民60—150名就业。
四、因村施策见成效。
按照全面消除“空壳村”、壮大“一般村”、巩固“富裕村”的工作要求,针对“三资”摸底情况,镇全面消除“空壳村”领导小组指导各村因村施策,“一村一策”,分类研究相应措施,制定2018年发展村集体经济计划,稳步推进集体经济增收。“贫困村”主要依靠光伏发电收益和扶贫车间租金获得集体经济收益,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7万元以上;“空壳村”主要依靠创业车间获得集体经济收益,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4万元左右;其他村依靠盘活集体资产资源来获得村集体经济收入,对闲置的村室、学校通过租赁给企业或养殖大户获得收益;对废弃的沟河渠塘可通过扩挖整修,租赁给水产养殖户获得经济收益;对闲置的集体土地通过流转给种植大户获得收益。各村多措并举,共同发力,解决措施单一造成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少的问题,确保村集体经济稳定增收。截止今年1-4月份,我镇村集体经济收入已取得明显成效,全镇12个村已有8个村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空壳村”范庄埠村通过变卖集体树木获得4万元收入、通过把集体闲置土地租赁给锦绣商砼混凝土公司每年获得租金 13500元,这两项资金已上缴村“三资”账户,目前范庄埠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达53500元;“空壳村”谢千村通过租赁复垦集体土地50亩,获得土地租金25000元,现已缴入村“三资”账户;其他各村根据本村实际,采取不同措施,不等不靠,积极想方设法多渠道实现集体经济增收,谢庄村、程庄村、昝寨村、徐老村四个贫困户通过光伏发电,到3月份每村分别获得集体光伏收益5700—7500元;二郎村通过租赁旋耕机获得租金2万元;张楼村出租集体河塘获得租金13500元,昝寨村通过投资养鸭场获得集体收益15000元。目前没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倍感压力在肩,正在积极盘活村内集体资产,采取有效举措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通过多措并举,形成村集体经济增收的长效稳定机制,确保今年每个村集体经济收入都达到3万元以上。
下一步,我镇将进一步深挖闲置的集体资产资源,结合县政府开展的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一项不漏地摸清摸实全镇12个村集体资产资源;同时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争取尽快建好车间,尽早投入使用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