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文化建设

太和县:咏风流,赋华章,尽展精气神

----《太和赋》征文活动有声有色

阅读次数:921 编辑: 闫健民 信息来源: 太和文明网 发布时间:2015-03-31 15:28
[字体:  ]


   “北京有个太和殿,安徽有个太和县。”“太和、太和,太平祥和。”数年流传的广告语使得太和县在安徽省闻名遐迩,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华诗词之乡等金字招牌带来文风盛行、百业俱兴,“华药会”使人对这个医药之都耳熟能详,近两年城乡发展的新成就更令人刮目相看。据悉,还有很多“国字号”创建活动,正在进行中。

  太和县又是劳务输出大县,该县利用春节前后农民工纷纷返乡过年的机会,广泛开展“看变化、议发展”活动,激发了群众的创业热情,成功人才争相回乡兴办企业。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提出了实干取胜,敢于担当、敢争一流,自信、自尊、自豪“一实二敢三自”太和精神,一下子高度凝聚了民智民力,掀起了提升绿化、整治环境、共建美好家园的高潮,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当人们驾乘车辆行驶进太和境内时,总能看到与原来、与外地不一样的图景。很多返乡人员不禁感慨:“真是大变样哪,这还是我的故乡吗?”

  “一年之计在于春”,2月27日,太和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下发文件,以“弘扬太和历史文化,凝聚太和发展动力”为主题,适时发起《太和赋》征文活动。

  为确保活动成果,该县成立了组委会,由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秀剑任主任,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赵魁、副县长闪旭、县政府办公室主任潘如年任副主任,文广新局、教育局、广播电视台、文联、作协、诗词学会等单位领导为成员。征文启事通过多种媒体发布后,一呼万应,文化艺术界网罗人才,包括在外地的写作精英,纷纷行动起来。

  为寻求创作灵感,激发创作才思,形式多样的采风活动蓬勃开展。一是活动组委会组织诗人、作家、文学爱好者代表团选点实地采风;二是社会人士自发自助自驾自由采风;三是结合评稿、交流创作心得的定向采风。很多作者感慨地说,这样的采风活动,前所未有,真正切身感受到太和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时代变迁、社会变化,为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源泉。3月14日、15日,笔者慕名参与了由县文广新局组织的集体采风活动,随省诗词学会、作家协会会员90余人,到宫集镇楚都钜阳遗址、倪邱镇倪宽公园、清真北寺、文庙、沙颍河湿地公园、书画古玩城等地采风,不仅满足了自己造访太和名胜古迹的愿望,而且体会到该县民风淳朴、人文荟萃、文学人才众多、城乡文化协调发展的氛围。

  与几位诗人、作家座谈时了解到,众多人参与《太和赋》采写和创作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奖或完成创作任务,更多的,是讴歌改革给农民带来的福祉,为家乡发展点赞,为后世留下精神财富。在倪公祠现场解说的太和县文广新局局长、倪邱镇党委书记史兆军感慨万端:“通过这次活动,一定能发挥思想理论引领作用,发掘研究太和历史文化,增强太和人归属感、自豪感,建树180万人民的精神高地,形成热爱太和、关注太和、投身太和发展的浓厚氛围,同时,起到弘扬正能量、提升知名度、扩大影响力、提高软实力、凝聚向心力、提振精气神的作用。”

  赐我丹青与妙笔,绘声绘色写春秋。目前,该县文化教育系统、文联、作协、诗协等单位正在紧锣密鼓的组织创作。原副县长、原县书法家协会主席、县诗词学会主席张震兴奋地说:“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这次活动,征集到的《太和赋》系列作品,一定能集中展现太和的悠久历史文化和深厚人文底蕴,全面反映太和在两千多年历史长河中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据了解,这项活动在太和县影响很大,已经文人皆知,人们在共同期待《太和赋》文集的出版,也都在盼望一睹《<太和赋>征文活动书法作品集锦》的风采。

  (闫健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